滑鼠墊的差異,不只是快與慢,而是決定你操作極限的關鍵。
從布面到玻璃,每一種材質都有屬於它的節奏與手感。
透過這份指南,你可以在眾多品牌中,找到最符合自己風格的那一張。
滑鼠墊怎麼選:
一、材質與手感差異:從根本做正確選擇
1、布墊
-
手感:最舒服,聲音小、相容性高、穩定性高。
-
速度/控制:依織法與塗層而異;一般分「速度」「均衡」「控制」。
-
優點:靠上去舒服、選擇多、價格帶廣、尺寸齊全、對微調與停止容易操控。
-
注意:比較容易受濕度、汗水影響;需定期清潔。
適合:CS2 / VALORANT / Apex 多數玩家、圖像工作者、長時間使用。
2、硬質塑膠/矽膠墊(Hard Plastic/Resin)
-
手感:非常平整、摩擦低、移動聲音略大。
-
優點:速度穩定、不受濕度影響、易清潔。
-
注意:對手腕/手肘震動傳導較明顯;停點掌控需要時間適應。
適合:追求低摩擦與高一致性的高速玩家、MOBA、長TTK遊戲。
3、玻璃墊(Glass)
-
手感:極低摩擦、極快初速,聲音較明顯,冬天容易冰冷;對微抖動敏感。
-
優點:耐用、耐潮、易清潔,長期手感穩定。
-
適合:建議低靈敏玩家,並搭配袖套使用。
二、影響手感的 8 大關鍵參數
-
布質表面織法/塗層:決定「速度/控制」與皮膚觸感(粗細)。
-
布墊厚度:2~3 mm 相對會滑一點;4~6 mm 會比較穩定。
-
底墊硬度:軟底=停點更穩;硬底=速度更一致。
-
邊緣做工:縫邊相對耐用;無縫邊比較沒有異物感。
-
尺寸:L/XL,低敏玩家建議 XL(至少 480×400mm)。
-
濕度穩定性:潮濕環境建議 混合亂紋/有塗層布墊/玻璃/硬墊。
-
腳貼材質:PTFE 普遍通用;玻璃/陶瓷腳在硬面上更滑、鼠墊也越來越多選擇,可以搭配鼠貼來細微調整整體滑順感,鼠貼推薦品牌Corepad。
-
清潔與保養:輕拍灰塵,再用純水濕紙巾擦拭;硬/玻璃用微濕布/超纖維布擦拭即可。
三、品牌與經典系列速查
以下整理玩家圈多年口碑款,作為選購起點。不同批次/年份可能有微差,實際以到手體驗為準。
-
Artisan(日本):
-
Zowie(BenQ):
-
-
QCK 系列(入門經典)、Qck Performance(滑順度可選)。
以順滑細膩的布面與多尺寸選擇聞名,被譽為電競界的長青樹,兩種厚度的選擇也能適應更多的表面。
新款的Performance又在原先的基礎上做了不同的表面,提供更多不同的手感
時至今日也還是選手的愛用款
-
-
Lethal Gaming Gear(LGG):
-
Pulsar(玻璃):
四、依遊戲類型與操作風格對應
FPS(CS2、VALORANT 等)
MOBA / ARPG / 即時戰略
-
多為高頻率、長距離滑動:速度向或薄墊,降低移動負擔。
低敏(低 DPI)手臂流 vs 高敏(高 DPI)手腕流
-
低敏:大尺寸、厚軟底,加強停點與舒適度。
-
高敏:較薄、速度向表面可提高回饋感;注意抖動抑制。
五、三步驟選購流程(Decision Flow)
Step 1|環境 & 習慣
-
常流汗/潮濕?→ 先看 混合亂紋/塗層布/玻璃/硬墊。
-
喜歡安靜、柔軟觸感?→ 布墊(3–4 mm)。
-
需要好清潔、穩定一致?→ 玻璃/硬墊。
Step 2|遊戲 & 操作
-
FPS 停點為主 → 控制/均衡;
-
高速移動多 → 速度/混合亂紋/薄墊;
-
低靈大幅度 → XL + 厚軟底。
Step 3|品牌
-
選擇做工穩、規格透明、有保障的品牌與代理;
-
若要嘗試極端手感(玻璃/超滑硬墊),建議先到實體通路試滑。
六、維護與壽命
-
布墊:以濕布擦拭、陰乾
-
混合亂紋/塗層:清水或中性清潔,避免強刷破壞塗層。
-
硬/玻璃:微濕布+眼鏡布(超纖維布)擦拭即可,也可使用洗手乳做清潔
-
收納:避免捲太緊;玻璃/硬墊用原包材保護邊角。
七、常見 QA
Q1:玻璃墊太滑怎麼辦?
-
降低 DPI/靈敏度、加厚腳貼或換速度更慢的腳貼、增加手腕/手臂支撐面積;先用 1–2 週讓肌肉學習新摩擦。
Q2:潮濕時布墊變慢?
-
改用防潑水塗層布/混合亂紋/玻璃;或使用除濕機,也可以在桌上放個小風扇。
Q3:腳貼會被磨很快嗎?
-
取決於表面粗細與材質;粗布、某些混合亂紋 對玻璃/陶瓷腳可能較兇。建議先用 PTFE 腳貼評估。
Q4:布墊厚度怎麼選?
-
2–3 mm 更貼桌、速度感明顯;4–5 mm 減震更好、停點穩,長時間舒適度佳。